“孩子王”郭金学,他解决了10万农村留守孩子的上学问题

时间:2019-03-27 14:57:34 来源:We芜湖网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条评论

1990年,从师范院校地理专业毕业后,郭金学成了教师队伍的一员,开始了他在 当地一所公立小学的教书生涯。

在当地小学教了三年地理后,郭金学想要走出乡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长长见识。

1993年,郭金学在报纸上看到了武汉光华学校的一则招聘广告。

他带着简历来到了武汉。很顺利,二十五岁的郭金学应聘上了学校生活老师一职。

10年职业生涯,郭金学从生活老师做到了副校长

此后的10年间,郭金学没有换过工作。从生活老师做起,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洗衣服叠被子的活都干过。

因为表现突出,郭金学先后被提拔为政教主任,副校长,成了学校管理层的一员。到后来,郭金学成了光华教育集团的董事会成员。

武汉光华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寄宿民办中小学,也是一所“贵族”学校,当时的学费就高达四万多,是郭金学老家民办学校的十倍以上。

武汉工作的这段时间,郭金学越来越感受到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同时,他也认识到,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教育可能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但在郭金学的老家,并不是每一个农村孩子都上得起学。有很多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在农村的受教育环境非常恶劣,很多地方连老师也没有。

郭金学有兄弟姐妹六人,双胞胎弟弟和他都上了大学。因为家庭拮据,再加上当时分田到户,家里需要劳动力,两个双胞胎妹妹在上完小学后便没有继续上学。

要让和妹妹一样的农村女孩也能读上书

有一次,郭金学看到妹妹打着手电筒偷偷在被窝里看书,因为生怕别人看见,说她没上过学说不识字,不懂装懂。

这一幕深深印在了郭金学的脑海里,也成了郭金学的一个心结。同时也在郭金学的脑海里种下了一个想法,要让他妹妹那样的农村女孩也能读上书。

从农村走出来的郭金学想通过教育来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

2003年,郭金学找到弟弟郭金习,说出了回老家办学的想法。

弟弟郭金习大学毕业后走了另一条路,从商。经过10年打拼的郭金习已经积累人生的第一桶金。

郭金学找到郭金习,是去拉弟弟入伙的,因为弟弟比他有钱。

郭金学在泗县下面的九里沟村找到一所被废弃的学校。这里原先是一所公办学校,学生撤走后一直空着。郭金学从当地政府手里租了下来。

郭金学(右边)和郭金习(左边)

新起点:宿州市泗县育才学校

就这样,郭金习回到安徽宿州老家,在泗县九里沟村开始了人生中创办的第一所学校,取名“育才学校”。郭金学希望从这个学校里走出来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

安徽是一个劳务人口输出大省。父母外出工作,留守的孩子通常寄托给亲戚,并以寄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的居多。

这些留守孩子的教育就成了大问题。泗县育才学校的目标群体就是这些留守孩子。

郭金学刚开始并没有把回老家办学校的事情告诉家里,因为这么做一定会遭到家人反对。有好好的工作不干,在父母看来就是不务正业和大逆不道。

直到当地电视台播放了郭金学的新闻,家人才知道他办学校的事情。

胶片拍摄的泗县育才学校

泗县育才学校

“我想回农村办一所真正意义上民办学校,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大的没有想过,解决当地的教育问题。我的几个姊妹里,大妹妹是最聪明的,也很想读书。但是她由于没有机会,没有读上书。 ”郭金学谈起了创办学校的初衷。

郭金学把之前所学和经验全部用在了泗县育才学校上,育才学校也成了当地的“名校”。

“泗县育才学校办了16年,现在有4000多学生,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直有口皆碑。从办学那一天起到现在,泗县中考年年第一名都都来自于育才学校。这样一个既不在镇里,也不在城里,在村里的学校让留守孩子也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郭金学介绍。

因为泗县育才学校的成功和良好口碑,来报名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当时的泗县育才学校已经接纳不了这么多人。

郭金学的第二所农村留守孩子学校

2005年,郭金学来到宿州下面的符离镇,找到了一一所被废弃的学校,从政府手里买了过来。

郭金学创办了第二所学校——宿州外国语学校,目标群体同样是留守孩子。

复制了育才学校的成功经验后,宿州外国语学校成了宿州办学质量靠前的学校,年年中考都是名列前茅。

2012年,郭金学在宿州创办了北大附属宿州实验学校。

说起这个学校,它的名字由来还有一段故事。

“我们当时去找北京大学谈这个事情,接待的人说,‘北大附属学校’只能建在北京上海,不可能在宿州这么落后地区,这么偏远的地方建收费这么低的学校。我就跟他们说,我说北大是全国人民的北大,北大的阳光也要洒向我们这些经济和教育比较落后的地区,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北大的优质资源。”郭金学介绍。“当时跟他们谈了之后,北大青鸟集团总裁听了之后说行,北大牌子给我们用,还支援我们,每年北大状元还要派一些学生跟我们交流,我们学生可以到北大去参观,一些老师可以去学习。这一点,我们比较佩服北大,给我们提供很多支持,北大团委还对我们对口支援。”

郭金学的留守孩子学校在全国铺开

北大附属宿州实验学校主要吸纳的也是周边的学生。高铁通了之后,农村拆迁掉之后,学生没有地方去,这里的学生全部是附近乡村留守孩子。

2012年,郭金学成立了格瑞教育集团,担任董事长,开始了集团化、规模化办学之路。

一路往前奔跑的郭金学陆续在江西、湖北、山东、河南等地办起了面向留守孩子的学校。

现在郭金学下属学校的学生有3万多人,算上托管和咨询管理的数量,已经超过10万,这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孩子。

集团化办学壮大之后,“孩子王”郭金学的管理压力越来越大。创办了三所学校的郭金学开始感到管理上越来越力不从心。

“之前用土方法管理根本不算管理,我们开完一个会,让校长干一个事,你不知道他干到哪一步了。过一段时间问一个结果,不知道整体进展流程。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管理是一个土方法,不管是企业还是学校组织,大了之后都会遇到问题。”郭金学介绍。

管理没有跟上,就会限制发展。郭金学开始把更多心力花在了管理上,开始需求技术手段来解决学校管理难题。

2017年下半年,郭金学接触到了钉钉,并开始了尝试,通过钉钉来打通各个校园的管理。

“比如宿州的学校和山东学校,财务审批流程全部用钉钉。北大附属宿州实验学校所有的资产,通过钉钉扫二维码后,名称、使用状态、使用人都一清二楚,这就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很多负担。”郭金学表示。

郭金学认识到,过去就是靠一个粉笔,一个黑板,死看死守,把学生成绩搞上来,但这种发展方向是没有生命力。要把学校继续办好的话,只有借助科技力量,通过钉钉这种现代化的理念来对整个集团各个学校进行彻底的提升,让后续的十年,甚至二十年,学校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从去年10月份开始,郭金学开始在整个集团推行钉钉。

《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方向,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今年,郭金学把钉钉的‘未来校园’作为教育集团今年一号工程,打造属于学校的数字化校园。这个工程也被定位为各个学校一把手工程。

“作为一所民办学校,特别是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在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弱的情况下,要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必须借助钉钉这样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完成学校现代化的提升。”郭金学表示。

钉钉的作用逐渐地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体现了出来,北大附属宿州实验学校每个假期里,会安排老师值班通过钉钉直播辅导学生学习。

“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学生在假期没人管,学习没人辅导,我们就在学校里开钉钉直播辅导。以前用过一个土方法,就是划分片区,假期把学生集中到每个片区进行集中辅导,每年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和财力。现在通过钉钉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郭金学表示。

在路上,郭金学希望用技术改变教育

缺乏优秀的农村教师是摆在郭金学面前的另一道难题。每年把老师培养出来了,就被挖走。此外,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做教师,因为责任比较大,负担比较大,但工资太低。

郭金学也在尝试用钉钉来解决优秀教师资源的问题。“比如通过钉钉平台对接全国各地优秀的教学资源,不一定要把老师请到我们这里来。我们的老师可以通过钉钉学习提升自己,学生也可以直播接触到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学方式。”

“摆在我面前的难题远不止这些,随着农村人口在急剧减少,农村的学生也在急剧减少。 另一方面,我创办的这些学校在体育场馆等硬件设施,绘画舞蹈等素质教育的建设上和公立学校相比还是有差距。所以,我的目标学生群体也在逐步减少。”郭金学说到。

在乡村教育的路上,还有很多难题等着郭金学去解决。虽然还没有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但郭金学信心满满。

郭金学(最右)和他的学生们

下午4点到5点期间是北大附属宿州实验学校学生吃晚饭的时间,郭金学只要有时间就会走到校园的路口,和迎面而来孩子打招呼握手。

郭金学被学生们包围着,仿佛回到了自己上学的时候。春天里的阳光打在郭金学和孩子们的脸上,在这个乡村校园里投射出一张张美丽的笑脸。

Copyright © 2012-2019 芜湖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25966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滚动新闻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