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芜湖位于长江和青弋江交汇处
两江交汇、河网密布的地理优势
是芜湖开埠发展贸易以及成为
长江流域重要经济中心的首要条件
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
将芜湖增辟为通商口岸
自此,芜湖发展为重要的商贸节点
各国的涌入不仅带来了商业的发展
更带来了西方的文化与建筑
细数如今芜湖滨江的西洋建筑
天主教堂、英驻芜领事署旧址、
老海关大楼、英驻芜领事官邸旧址、
太古轮船公司旧址、圣雅阁学堂旧址…
这些造型优美、特色鲜明的西洋建筑
已经成为芜湖重要的文化地标
如今,这些建筑都完好的保留了下来
政府也对它们进行了大力的修复和保护
但这些建筑却因为城市规划建设
和一些历史原因,彼此孤立,缺乏关联
而英驻芜领事署旧址、洋员帮办楼旧址
等建筑尚未开发旅游功能,与民众缺乏互动
2017年,芜湖市政府委托国际知名的
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事务所
Sasaki Associates重构芜湖中心城区
该事务所主导了北京奥运会主会场的规划
近日,Sasaki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
这一项目的最新规划图和详解
让芜湖这项市中心改造计划露出真容
▲Sasaki Associates官网
打造镜湖—滨江的文化景观走廊
我们在Sasaki Associates官网看到
该规划方案的关键策略在于
重新连接镜湖、范罗山、雨耕山和滨江公园
同时将分散的西洋历史建筑整合
以一体化的方式呈现城中丰富的历史文化
▲规划总平面图
该项目整体共有三个重要节点
一是范罗山、百花剧院历史文化片区
二是雨耕山、老市委党校片区
三是天主教堂及原长鹰小区地块
通过悉心规划的步行连廊
行人在历史建筑之间游走
新建的市民设施有序列的穿插其中
嵌入式的新开发项目将激活
沿途的公共空间,最终到达滨江公园
▲规划总平面图
把一度封闭的城市核心区域接通
在营造更有魅力的城市体验之余、
更使市中心变得通行可达,便利游人与市民
修复后的历史建筑将获得全新的文化功能
建筑物周边的公共空间也将改变旧有形象
范罗山打造博物馆园区
范罗山位于如今苏宁广场北侧
原是芜湖市委所在地
如今,原市委大礼堂改为百花剧院
而范罗山顶的3栋历史建筑
则静静地隐藏于城市繁华之中
并未向市民及游客开放参观
该方案看准范罗山的地理优势
以及拥有英驻芜领事署旧址、
洋员帮办楼旧址、英总税务司公所旧址
3栋重要历史文化建筑的文化优势
规划在范罗山上建造历史博物馆园区
▲改造后的博物馆园区效果图
借由历史遗迹的合理利用
以及修建全新的公共建筑
一度被隔绝遗忘的历史文化风景
将重新展现在芜湖人和游客面前
其中,现有的百花剧院
也将重新打造成文化广场
▲改造后的百花剧院广场效果图
雨耕山与老市委党校融合
项目的第二个重要节点
是雨耕山、老市委党校片区
雨耕山片区已打造成为中国酒文化产业园
而雨耕山旁的老市委党校地块
则通过建筑改造与雨耕山文化园区连接
并将新增一系列文化和公共开放空间
▲老市委党校及雨耕山文化园整体规划
天主教堂将焕然一新
项目的第三个重要节点
也是整个规划方案中最大的亮点
就是重构天主教堂与滨江公园的联系
即教座堂旁的竖向改造与视域通廊提升
规划方案中,天主教堂西侧
及周边地面将整体抬升
并新建一座新月形城市广场
现有长江中路从广场下方下穿
实现道路与城市广场的分离
▲天主教堂现状
▲天主教堂前吉和文化跨街广场效果图
这样的规划,处理并连接了
范罗山和滨江公园之间的高差
很好的解决了雨耕山范罗山
与滨江公园之间的割离
同时也使得天主教堂更易于观赏
是整道文化通廊的重心
▲沿长江中路鸟瞰
同时,长鹰小区地块也将重新规划
建设住宅、商业及公共设施等建筑
与周边城市景观相融合
该方案所确立的城市设计导则
不仅对历史建筑的立面优化作出规范
也提出以新旧共融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通过完善的城市设计,串联起从
镜湖到长江一线的历史文化轴带
该规划方案旨在缔造
更为便利行人通行畅达的城市核心
将城市历史与发展之融入设计当中
培育多元包容畅通无阻的城市核心区
但目前该方案仅为设计事务所公布
官方还并未有更多消息出炉
你对芜湖城市中心更新方案有何看法
你期待它早日实施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