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生物学”期刊昨天刊出研究,指科学家已经解开长毛象化石雄性居绝大多数的谜团。
外媒报导,科学家表示,冰河时期的年轻雄性长毛象与现今野生大象很像,倾向独自游蕩,经常使自己身处险境,像是捲入河流、跌穿冰层、掉入沼泽或沉洞等等,使它们的遗骸被保存数千年之久。
雌性长毛象则成群结队移动,由熟悉地形的年长族长领导,带领同伴避开危险。
任职于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共同作者达伦表示:“缺乏群体中经验丰富的雌性长毛象带领,雄性长毛象有更大机会掉入沼泽、裂隙、湖泊等自然陷阱。”
研究检测了98只西伯利亚真猛玛象的基因数据,以判别化石性别。
研究人员发现高达69%的受测样本为雄性。假设性别在出生时相当平均,这个比例则异常不均。
同样来自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主要作者派娜若娃说:“我们非常惊讶,因为没理由期待化石记录出现性别偏差。”
研究人员因此相信,长毛象的生活习惯影响了它们的死因。
达伦解释说:“大部分长毛象和其他冰河期动物的骨骼、獠牙和牙齿都没能倖存。”
“西伯利亚发现的遗骸之所以能保存至今,很可能是因为它们埋于地下,从而避过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