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长丰”破浪实践团赴马郢村探索三产融合发展模式

时间:2024-07-25 00:27:16 来源:芜湖网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条评论

2024年7月,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长丰’破浪兴乡村,城乡融合见马郢”赴长丰县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杨庙镇马郢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在参观马郢村的过程中,团队通过采访马郢创客、座谈马郢村干部、调研马郢村民等形式,感受马郢在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下取得的成就,探寻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成功经验。

非遗工艺焕新生

漆扇轻摇,风雅自来,古今风情交织;螺钿点金,倩影如幻,中外炙手可热;点翠施红,倾世幽蓝,一眼千年;掐丝珐琅,执丝为笔,流传千古。走进尺素工坊,成员被一件件精美的工艺饰品吸引,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马郢村焕发新的生机。

图为李羡洁介绍非遗手工艺品 胡润东 摄

尺素工坊负责人李羡洁热情地向成员们介绍了漆扇、螺钿、点翠、掐丝珐琅等非遗传统工艺的由来及制作过程。“以前螺钿工艺大多数应用于漆器,制作工艺难、手工能力要求高,于是我们放弃了复杂的,而选择将贝壳作为饰面来装饰到饰品上去。” 李羡洁对工艺体验过程的改良增加了体验的完成度与乐趣,为非遗手工艺的传播带来了创新的力量。在她的讲解下,成员学习并亲自动手体验了漆扇的制作过程。

图为李羡洁演示漆扇制作的步骤 胡润东 摄

农旅融合促发展

以旅促农,农旅融合。马郢村以种植业为乡村旅游的重要抓手,树立品牌、丰富产业、盘活资产、开源节流,以长丰特色草莓为主要农产品,打造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旅游胜地。

图为情圆农场 胡润东 摄

团队成员跟随情圆农场负责人孙阳阳的脚步,实地参观生态农场并了解其发展模式。没用过一滴除草剂,没施过一克激素。经过7年的努力,昔日芦苇丛生的撂荒耕地,如今已变为大棚、草地、鱼塘相互交织,百余种昆虫环绕在此的美丽图景。现在的情圆农场是集果蔬供应、研学旅行、团建聚餐为一体的综合生态农场,成为马郢文旅产业一张靓丽的名片。

在谈及农场的发展规划时,孙阳阳认为,首先要保证农场“活着”,而后考虑智慧农业在生态农场经营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强调,人才引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如何让年轻人自发地来到乡村,扎根乡村、建设乡村成为了亟需考虑的问题。对于乡村的热爱是支撑他在乡村坚持下去的重要内驱力,同时也是他想要分享给年轻人的重要经验。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孙阳阳 胡润东 摄

“马郢计划”见成效

2014年以前,马郢村是一个只有200多常住人口的“空心村”,如今,在“马郢计划”的推动下,村庄的常住人口已达八九百人。“马郢计划”何以成功?为深入了解其发展过程,成员们与陶新德书记进行了座谈活动。

在座谈过程中,陶书记强调了“志愿者”和“创客”的重要性。在第一书记钟宇的倡导下,马郢村联合大学生支教团队开展相关志愿活动。在志愿服务的发展过程中,“马郢计划”应运而生。“马郢计划”以“助学”为起点,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的志愿者,部分志愿者在活动中对马郢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于是他们选择留下来成为创客,为马郢村的发展贡献力量。从0创客到现在的43家创客,马郢村的“乡村旅游”项目日益繁荣,这也推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进一步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从2014年至2023年,村集体收入从不到2万元跃变至220万元,人均收入更是从8000元增加至33000元,“马郢计划”对马郢村的经济促进效果可见一斑。从“无山无水无景”的“三无”村庄到如今向着打造“乡村友好型,青年友好型,儿童友好型”乡村努力,马郢村期待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乡村。

图为陶书记向成员介绍“马郢计划” 胡润东 摄

随着采访与调研的深入,团队成员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扶贫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以及马郢村在脱贫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此次社会实践不仅增强了成员对马郢村发展现状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的了解,也激发了大学生继续参与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通讯员 刘峥宇)

Copyright © 2012-2019 芜湖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25966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滚动新闻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