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田园织梦队暑期社会实践:探索乡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的创新实践

时间:2025-08-26 11:39:39 来源: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条评论

 为深入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的创新实践,7月11日至12日,在安徽财经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赵守飞教授的指导下,“田园织梦”社会实践队奔赴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家发镇联三村,开展了以“乡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的工作模式与挑战”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调研,系统梳理乡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的角色定位、运行机制与面临难题,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青年智慧与高校方案。

 

 

图1:“田园织梦”社会实践团队在联三村合影

聚焦关键角色:深度访谈,厘清经理人职能与期待

7月11日,实践队抵达联三村后,立即围绕乡村集体经济经理人这一核心角色展开深度访谈。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村舍农院,先后与本地村民、新村民、村集体负责人以及乡村CEO进行面对面交流,全面了解不同群体对乡村经理人的认知、评价与期望。访谈中,本地村民对经理人在整合零散资源、带动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认可,认为其有效推动了村庄经济的活力提升。新村民则从自身创新创业实践出发,分享了乡村经理人在精准对接外部项目、推动政策红利落地过程中扮演的“桥梁”与“催化剂”角色。村集体负责人详细介绍了经理人在盘活闲置集体资产、设计更优利益联结分配机制方面的积极探索。乡村CEO则结合自身市场化运营经验,生动阐述了经理人如何将现代企业理念融入乡村治理,探索创新模式。

 

 

图2:实践队员访谈联三村乡村CEO

实地探访新业态:见证经理人引领下的乡村活力

7月12日,在联三村乡村经理人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实地考察了村庄的特色产业与蓬勃发展中的新兴业态。队员们首先走进以桂花、百合为主导产业的生态公园与现代化种植基地,亲身感受“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的蓬勃生机与规模效应。随后,团队参观了由乡村经理人积极联动外部资本与企业共同打造的多个在建项目,包括主打休闲放松的“躺坪”基地、充满野趣的“不觉晓”露营区以及吸引亲子家庭的萌宠乐园。这些项目充分展现了联三村在农旅深度融合、产业迭代升级上的前瞻性布局与市场潜力。尤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新村民惠老师创办的林渡面包窑,队员们不仅聆听了其创业故事,更亲身体验了从揉制面团、自然发酵到传统窑炉烘焙的全过程。在弥漫着浓郁麦香的窑炉旁,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新村民带来的创新理念与乡村原生文化的有机碰撞与深度融合。

 

 

图3:实践队员体验林渡面包窑体验传统窑烤

总结联三经验:探索人才振兴赋能集体经济的路径

通过为期两天的深度访谈与实地考察,“田园织梦”实践队对乡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的工作模式、实践成效及面临的挑战形成了系统性的认识。联三村探索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参与”的有效机制,成功推动乡村经理人成为链接外部资本、先进技术与乡土社会资源的关键纽带,在激活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方面成效初显。然而,调研也发现,在经理人的专业化系统化培训、长效激励保障机制以及权责边界明晰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下一步,实践团队将系统整理此次调研获取的一手资料,结合赵守飞教授的深入指导,进一步凝练“联三经验”,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人才振兴特别是集体经济经理人培养与作用发挥的有效路径,为深化农村改革、持续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能贡献青年学子的思考与力量。

 

 

图4:图为实践队员与村民进行交流

此次调研是安徽财经大学学子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入基层、学以致用的生动实践。相信在政策持续支持和广大青年人才的热情参与下,以乡村集体经济经理人为代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必将不断壮大,为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画卷注入强劲动力。(撰稿人:贾欣彤)

 

Copyright © 2012-2019 芜湖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25966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滚动新闻 | 免责申明